主角叫肖桂英王老实陈建军的是《九十年代乡村故事》,本的作者是肖桂英最新写的,书中人物感情描写生动形象,主要讲述了:
入夏之后,雨水多了起来。连着下了三天雨,地里的玉米苗喝足了水,疯长起来,绿油油的一片,看着就让人心里欢喜。可肖桂英却愁眉不展,因为小石头病了。
小石头是半夜发起烧的,开始只是有点蔫,后来越来越烫,小脸烧得通红,嘴里胡言乱语。肖桂英急得团团转,用毛巾给孩子敷额头,喂温水,可烧就是退不下去。村里的赤脚医生家离得远,又是半夜,外面还下着大雨,泥泞的路根本没法走。
“娘,我冷……”小石头蜷缩在炕上,瑟瑟发抖。
肖桂英把孩子搂在怀里,眼泪掉在孩子的脸上,冰凉冰凉的。“石头,别怕,娘在呢,娘这就带你去看医生。”她咬了咬牙,从柜子里翻出一件蓑衣,披在身上,又把小石头紧紧裹在怀里,推开了房门。
雨下得很大,像瓢泼一样,砸在蓑衣上,“噼里啪啦”响。风也大,刮得她睁不开眼睛。土路泥泞不堪,每走一步,都要陷下去半只脚,***都费劲。肖桂英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,怀里的小石头越来越沉,她的力气也一点点耗尽,走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时,再也走不动了,顺着树干滑坐在地上,无助地哭了起来。
就在这时,一道刺眼的光柱划破雨幕,照了过来。紧接着,传来“突突突”的摩托车声,越来越近。
肖桂英抬起头,眯着眼睛一看,是陈建军。
陈建军是去年退伍回来的,今年二十五岁,长得精神,浓眉大眼,身材挺拔,是村里为数不多见过世面的年轻人。他回来后,在镇上的供销社找了个活,平时住在镇上,偶尔回村里看看。
摩托车在肖桂英面前停下,陈建军摘下头盔,甩了甩头上的雨水,看到坐在地上的肖桂英和怀里的孩子,赶紧跳下车,快步走过来:“桂英姐,怎么了?石头生病了?”
“建军,石头发烧了,烧得厉害,我想带他去镇上看医生,可这路……”肖桂英的声音带着哭腔,话都说不完整。
陈建军摸了摸小石头的额头,烫得吓人,脸色一变:“这么烫!快,上我的车,我送你们去医院。”
他不由分说,把自己的雨衣脱下来,裹在小石头身上,又接过肖桂英怀里的孩子,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,然后扶着肖桂英上了摩托车的后座。“桂英姐,你抱紧我,坐稳了。”
肖桂英犹豫了一下,还是伸出胳膊,紧紧抱住了陈建军的腰。他的腰很结实,隔着薄薄的衬衫,能感受到他身体的温度和肌肉的硬度。摩托车发动起来,冲进雨幕,溅起一片片泥水。
风很大,雨也大,肖桂英把脸贴在陈建军的后背上,感受着他后背的温暖,心里的无助和恐惧渐渐消散了一些。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肥皂味,混合着雨水的清新,很好闻。摩托车颠簸的时候,她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贴得更近,偶尔碰到他的后背,她的脸颊就会发烫,心跳也会加快。
陈建军开得很稳,尽量避开坑洼的地方。他能感觉到背***桂英柔软的身体,还有她急促的呼吸,吹在他的后颈上,有点痒。他的心里也有点不平静。他一直觉得肖桂英不容易,年纪轻轻守寡,带着孩子,还那么能干、那么坚韧。他对她,有同情,有敬佩,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感。只是碍于她的身份,还有村里的闲话,他一直不敢表现出来。
“桂英姐,再坚持一下,快到镇上了。”陈建军的声音在风雨中传来,带着点安抚的意味。
“嗯。”肖桂英轻轻应了一声,把脸埋得更深了。她能感觉到,陈建军的腰挺得更直了,好像在用尽全力保护着她和孩子。
到镇上的医院时,天已经蒙蒙亮了。陈建军抱着小石头,一路小跑着进了急诊室,肖桂英跟在后面,心里既着急又感激。医生给小石头量了体温,打了退烧针,开了药,说没什么大碍,就是受凉引起的高烧,吃了药就会好。
肖桂英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,看着病床上渐渐睡安稳的小石头,转过身,对陈建军深深鞠了一躬:“建军,谢谢你,要不是你,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。”
陈建军挠了挠头,有点不好意思:“桂英姐,谢啥,都是应该的。石头没事就好。”他看了看窗外,雨已经小了很多,“我去给你买份早饭吧,你肯定饿了。”
不等肖桂英说话,他就转身走了出去。不一会儿,他拿着几个包子和两碗豆浆回来,递给肖桂英:“快吃吧,热乎的。”
肖桂英接过包子,咬了一口,心里暖暖的。她看着陈建军,他的头发还湿着,贴在额头上,脸上带着疲惫,却依旧笑得阳光。她忽然觉得,这个年轻的后生,像一道光,照亮了她灰暗的生活。
吃完早饭,小石头醒了,精神好了很多,嚷嚷着要回家。陈建军骑着摩托车,又把她们娘俩送回了村里。
到了肖桂英家门口,雨已经停了,天边泛起了鱼肚白。陈建军把小石头抱下车,递给肖桂英:“桂英姐,回去吧,让石头好好休息。以后有啥事,随时给我打电话,或者去镇上找我。”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他的电话号码和供销社的地址,递给她。
“嗯,好。”肖桂英接过纸条,小心翼翼地揣进兜里,“建军,你也累了,快回去歇着吧。多少钱,我给你。”
“说啥钱,”陈建军摆了摆手,“桂英姐,你别跟我客气。我走了。”他骑上摩托车,又回头看了肖桂英一眼,笑了笑,然后发动摩托车,顺着土路开走了。
肖桂英站在门口,看着摩托车的影子越来越远,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。怀里的小石头拉了拉她的衣角:“娘,陈叔叔真好。”
肖桂英摸了摸儿子的头,笑了笑,眼里却泛起了泪光。她知道,陈建军的出现,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。那种年轻的、热烈的、带着点莽撞的关怀,让她冰封已久的心,有了一丝松动。
可她也清楚,他们之间,是不可能的。她比他大三岁,是个寡妇,还带着个孩子,而他是个前途光明的年轻人,还没成家。村里的人要是知道了,闲话肯定会更多,甚至会毁了他。
她把那张纸条紧紧攥在手里,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,酸甜苦辣,说不出是什么滋味。
回到屋里,她把小石头放到炕上,让他接着睡,然后坐在炕沿上,看着窗外。雨过天晴,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,洒在地上,暖洋洋的。院墙上的玉米杆上,挂着水珠,晶莹剔透。
她想起陈建军后背的温度,想起他递包子时的笑容,想起他摩托车灯划破雨幕的样子,心里的悸动,像雨后的春笋,悄悄冒了出来。她知道,这种悸动是危险的,是不被允许的,可她却控制不住自己。
在这个保守的村庄里,在这个压抑的年代里,她像一株缺水的植物,渴望着阳光和雨露。而陈建军的出现,就像一缕阳光,偶尔照进她的生活,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心动。
只是,这份心动,注定只能埋藏在心底,像暗夜的星光,只能偷偷闪耀。
麦收过后,地里的玉米长得越来越旺,绿油油的,一眼望不到边。村里开始组织抗旱,因为这阵子没怎么下雨,玉米苗需要浇水。
肖桂英家的地在村西头,靠近河边,浇水还算方便。可村里的水渠年久失修,有些地方堵了,水流不畅。肖桂英拿着铁锹,在水渠边疏通,太阳火辣辣地晒着,她的脸上、脖子上全是汗,衣服都湿透了,贴在身上,很不舒服。
正干着活,忽然听到有人喊她:“桂英。”
肖桂英回头一看,是村支书***。***今年三十五岁,已婚,媳妇是邻村的,为人贤惠。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,为人正直,办事公道,在村里威望很高。这些年,他一直很照顾肖桂英,经常给她安排村里的轻活,帮她申请扶贫补助。
“李***。”肖桂英停下手里的活,擦了擦汗。
***走过来,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,笑着说:“忙呢?我来通知你个事,县里下来了扶贫化肥和种子的指标,村里给你申请了一份,等会儿让会计给你送过去。”
“真的?太谢谢李***了!”肖桂英又惊又喜。化肥和种子对于她来说,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有了这些,今年的收成就能多一些。
“谢啥,这是国家的政策,专门扶持你们这些困难户的。”***看着她汗流浃背的样子,眉头皱了皱,“这么热的天,别太拼命了,水渠堵了,让村里的男人们来弄,你一个女人家,哪有力气。”
“没事,李***,我能行。”肖桂英笑了笑,“这点活不算啥。”
***没说话,拿起她放在一边的铁锹,走到水渠边,开始疏通堵塞的地方。他的动作很熟练,显然是干惯了农活的。肖桂英看着他的背影,心里暖暖的。***是村支书,平时挺忙的,却还特意跑过来通知她,还帮她干活,这份心意,让她很感动。
“李***,你歇会儿,我来干吧。”肖桂英走过去,想接过他手里的铁锹。
“不用,我来吧,你去树底下歇着。”***头也没回,“你看你,手都磨起泡了。”
肖桂英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,掌心确实磨出了几个红泡,是刚才疏通水渠时磨的。她没再坚持,走到旁边的老槐树下,坐了下来,看着***干活。
***的身材不算高大,但很结实,穿着一件灰色的短袖衬衫,后背已经湿透了,汗顺着脊梁骨往下淌。他干活很认真,额前的头发被汗水粘住,却丝毫没有察觉。肖桂英看着他,心里忽然有点羡慕他的媳妇,能有这么一个正直、体贴的男人。
过了一会儿,水渠疏通了,水流顺畅地流向玉米地。***放下铁锹,走到肖桂英身边,坐了下来。肖桂英赶紧从兜里掏出自己的手帕,递给她:“李***,擦擦汗吧。”
***接过手帕,是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手帕,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梅花。他擦了擦脸上的汗,然后把手帕还给她:“谢谢你。”
“应该是我谢谢李***才对。”肖桂英接过手帕,叠好,放回兜里,“这些年,多亏了你照顾我和石头。”
“照顾你们是应该的,村里的干部,就是为村民服务的。”***看着她,眼神很温和,“桂英,你一个女人家拉扯孩子不容易,有啥困难,就跟村里说,别自己硬扛着。村里能帮的,肯定会帮你。”
肖桂英点点头,眼眶有点发热。这些年,她听多了村里人的闲话,看惯了别人的白眼,***的理解和照顾,就像一股暖流,滋润着她的心田。
“我知道,谢谢李***。”她的声音有点哽咽。
***看着她泛红的眼眶,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。他知道肖桂英的难处,也知道村里的闲话对她的伤害。他想安慰她几句,可话到嘴边,又不知道该说什么。他是个已婚男人,有些话,不能说,也不能多想。
就在这时,***的媳妇王秀兰提着一个竹篮,从村里走了过来。“建国,你咋在这儿呢?我找你半天了,家里来客了。”王秀兰的声音很清脆,带着笑意。
她走到近前,看到肖桂英,笑着说:“桂英也在啊。”
“秀兰姐。”肖桂英赶紧站起来,有点不自然。她怕王秀兰误会,毕竟她和***单独待在树下,村里的人看到了,又会说闲话。
“你们这是在干活呢?”王秀兰看了看疏通好的水渠,又看了看汗流浃背的***,“这么热的天,也不知道歇会儿。”她从竹篮里拿出几个苹果,递给肖桂英:“桂英,吃个苹果,解解渴。”
“不用了,秀兰姐,我不渴。”肖桂英推辞着。
“让你吃你就吃,客气啥。”王秀兰把苹果塞到她手里,“这是我娘从娘家带来的,甜着呢。”
肖桂英接过苹果,说了声“谢谢”。
***站起来:“既然家里来客了,那我就先回去了。桂英,化肥和种子我让会计等会儿给你送过来,你注意查收。”
“好,谢谢李***。”肖桂英点点头。
***和王秀兰一起走了,王秀兰挽着***的胳膊,有说有笑的,看起来很恩爱。肖桂英看着他们的背影,心里有点失落,又有点庆幸。失落的是,她也渴望有这样一份安稳的幸福,庆幸的是,王秀兰是个通情达理的人,没有误会她和***。
她咬了一口苹果,很甜,甜到了心里。她想起***刚才看她的眼神,温和而真诚,没有丝毫的亵渎和觊觎,只有纯粹的关心和同情。这种关心,让她觉得很踏实,也很安心。
下午,会计果然把化肥和种子送了过来。肖桂英看着堆在院子里的化肥和种子,心里充满了希望。她知道,有了这些,今年的收成一定会更好,她和小石头的日子,也会慢慢好起来。
晚上,肖桂英躺在床上,翻来覆去睡不着。她想起了王老实的憨厚,想起了陈建军的阳光,想起了***的正直。这三个男人,在她艰难的生活中,给了她不同的温暖和帮助。他们的情感,或深沉,或热烈,或温和,都像一颗颗石子,投进了她平静无波的心湖,泛起了层层涟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