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人公叫许东风李敏的是《渔猎兴安岭:重回黄金年代》,这本的作者是烟不离手倾心创作的一本现代言情类,情节引人入胜,非常推荐。主要讲的是:
前脚刚回家,还没把人参和野山鸡放屋里呢,院外忽然响起了敲门声。
“来了来了!”
将院门打开,见外面站着的是陈东老爹,许东风不免愣了一下。
说实话,他听儿子说把自家弓箭嫁给许东风这个大哥其实就没想着能拿回来。
毕竟之前许东风在村里的名声不说差劲,最起码也是人憎狗厌。
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拿去换钱耍了,丝毫不管老婆和女儿的死活。
“叔!”
许东风挠了挠下巴不好意思的打了个招呼,毕竟之前他耍钱耍急眼了,还偷过陈东家的鸡蛋。
后面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绕着陈家走。
“东风啊,叔不是说你,你也老大不小了,成家了收收心。”
陈东老爹吧嗒了一口烟袋,抬眼看着他说道。
毕竟许东风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,这两年他干的混账事儿加一块一箩筐都说不完。
这是长辈出于好意才说的。
“叔,你放心,我这次真改了。”
许东风拍着胸脯保证。
但陈东老爹不置可否的哼了一声。
“好好待你媳妇,人家城里人,嫁给你不容易。”
“是是是.....”
许东风这次是真的汗流浃背了。
毕竟他之前的干的事儿太畜生,北大营子没有几个人不知道。
“叔,您是来拿弓箭的吧?”
许东风将弓箭和野鸡都递了过去。
“野鸡!?哥你真打着了!?”
陈东缩着脖子也过来了,见许东风真从林子里打了只野鸡回来,眼睛顿时亮了。
“走运罢了!”
许东风谦虚的摆了摆手,兴安岭到处都是宝,抓只野鸡根本不算啥。
谁料陈东老爹欣慰一笑,摇着脑袋拒绝道:“这野鸡还是留着给你老婆孩子补身子吧,踏踏实实过日子,比啥都强!”
随后他又看了看那副弓箭,深吸了口气道:“这玩意你先留着用吧,进山时候多注意安全,以后可别再犯浑了!”
“好!多谢陈叔了,过两天我再多打点野物给你送去。”
......
此时面色憔悴的李敏正在里屋熬药汤,两块钱虽然买不来人参,但也能买上其他药。
虽然不知道有没有用,但总比看着女儿死了强。
至于许东风,她则没有一点期待。
哀莫大于心死,过去许东风做的事情在她这里已经败光了所有信任。
“媳妇!我回来了!”
许东风故意在门口喊了一声,随后才拎着野鸡进屋。
屋里的李敏听到声音依然呆呆地坐在炕上没有动弹。
谁知道许东风是出去耍钱了还是去偷了。
许东风进屋就闻到了一股子浓烈的中药味儿,看来李敏是买来了中药。
“媳妇,你看我弄着啥了?”
许东风像献宝一样,把野鸡和布兜子放到了炕上。
“这......”
看到毛乍乍的半拉野鸡,她吃了一惊,接着才发现还有一个布袋子。
在许东风期待的眼神中,她缓缓伸出手,打开袋子,里面赫然是一根三指粗的人参!
人参下面还放着四颗浅褐色的鸡蛋。
“我弄回来的,这人参药力太大别多放一根须子就够了,完事儿晾干放起来。”
许东风嘱咐道,接着便拎着野鸡来到院子里,就着灶火上的开水,给野鸡褪毛。
李敏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。
屋外却已经响起了许东风“咚咚咚”剁肉的声音。
这只野鸡不算小,就算分出去半只去了毛也还有一斤半。
这个季节的野鸡身上脂肪丰富,一个个吃的圆滚滚胖嘟嘟。
许东风又从后院刨了两颗土豆,家里没有猪油,就直接用野鸡身上的淡***肥油炒菜。
黄嘟嘟的野鸡肥油在铁锅里化成滋滋作响,锅里激发出厚重的香味儿。
倒入鸡块简单翻炒了一下,扔进小土豆大火开炖。
罕见的肉香顺着窗户门框向外面飘去......
小灶上还咕噜噜煮着中药,过半晌李敏才表情不自然的拿着两根参须出来。
当李敏看到许东风忙前忙后的身影时,心底的冰块也融化了一点点。
随着李敏把清洗好的参须投入药锅一股浓郁的药香味扩散开来。
与此同时许东风也去屋子里拽了一小节参须投入到菜锅里。
家里需要补充营养的又何止是小丫丫,还有李敏。
.......
后面许家老宅。
自从许东风父亲去世,这房子就被马秀兰姐弟占了。
马秀兰正在炕上数落着马红卫。
“你啊,干啥啥不行,一个丫头片子都摆弄不了。”
马秀兰恨铁不成钢,她亲眼看着许东风出的家门钻进了曹寡妇家,才让弟弟去占便宜。
没想到马红卫看着光棍,实际上中看不中用。
半天都进不了正题不说,还搭进去两块钱。
两块钱农村人省吃俭用够一个月饭菜了。
“姐这也不能怨我啊,谁知道许东风那个小崽子突然回来了,你看给我打的。”
马红卫指点着腮帮子,半天过去就已经肿的老高,说话都含糊着。
“闭嘴吧,我整点饭菜儿去。”
马秀兰蛄蛹着臃肿的身体挪下抗,转身进了厨房,但还没等她拿出柜子里的咸菜嘎达,马红卫就冲了出来。
“姐你闻到啥味儿了没?”
“啥味儿?”
马秀兰看着自己的弟弟,皱了皱眉。
“肉味儿啊,肯定和谁家炖肉了。”
“炖肉可没这么香,谁家炖鸡呢这是。”
马红卫反驳,顺着香味儿的方向闻过去,正是许东风家。
“姐,是许东风这小崽子家炖鸡肉!”
马红卫信誓旦旦的说道。
“啥!?这小子走狗屎运,逮了只野山鸡?”
马秀兰连忙走出门,前院许东风家的烟筒正一股股的冒着白眼,香气混着木柴的味道勾的她肚子里馋虫不断翻涌。